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地,技術創新是實現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2017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2萬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9.8%,與農業產值比例達到2.3:1,規模以上企業8.1萬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數超過3.7萬家,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日前,由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主辦,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江蘇省農科院共同承辦的2018年全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推廣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辦。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學會食物與營養專委會、全國主食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全體代表以及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千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打造行業發展升級版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呈現出規模擴大、質量提升、產業集聚的高質量發展態勢。但是,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農產品加工業要立足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聚焦綠色引領、技術創新、培育主體、產業融合、園區聚集五大任務,加大協同創新和技術推廣,集中攻克一批引領性、突破性、復合型關鍵技術,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擴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打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升級版。”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農產品加工業起著前延后伸、承上啟下的核心作用,更起著要素集聚、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在介紹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取得的成效時表示,2017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2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6%,占工業產值的17%,相當于汽車工業的2.8倍;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8.1萬家,比2012年增加1.1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占比達16%,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2726家,100億元以上的企業97家;加工企業向市場供應了2/3以上“菜籃子”產品,全行業吸納了3000萬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工資性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間接帶動1億多家原料生產小農戶增收。
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是農業內涵的拓展,沒有加工鏈條的農業永遠是產品農業、弱勢農業。“我國將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營養健康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新的歷史使命、戰略目標和優先領域。未來30年,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井噴式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戰略機遇期和關鍵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表示,“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導下,行業面臨著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立以營養健康引導消費、消費引導專用原料生產、品種選育和種養殖的全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和創新體系,對接和支撐鄉村振興五大歷史任務,責任重大。”
國際發展的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之后,健康性、營養性、便利性消費支出將大幅增加。2017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8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有望突破1萬美元,屆時消費結構將加速升級,大眾化、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特征會更加顯現。農產品加工業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科技成果對接轉化
科技創新絕不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深入推進創新成果與產業發展無縫對接,篩選一批成熟適用的加工技術、工藝和關鍵裝備,及時發布科技成果包;開展全國科企對接、區域科企對接、科技專家公益行、線上線下技術交易等活動;推動企業等技術需求方深度參與項目實施全過程,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開展技術創新與轉移轉化活動,積極拓展國際技術轉移空間,是農業農村部每年舉辦全國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推廣活動的主旋律。
此次活動,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評選出2018 年度農產品加工業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其中,河南工業大學的傳統面制主食品專用小麥粉加工技術、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植物油料高值化生物加工與利用關鍵技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嶺南大宗水果綜合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的出口蔬菜提質增效保鮮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和產業化、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醬鹵肉制品工業化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等農產品加工業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榜上有名。
同期,在江蘇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上,匯聚了國內據有代表性和獨具特色的“雙新雙創”成果。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通力合作、協同創新,在農產品加工重大關鍵技術篩選、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成熟適用技術示范推廣、標準體系建設、技術服務與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博覽會期間展示了精準營養智能制造3D打印,食藥同源資源梯次加工,馬鈴薯主食化加工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突破了精準營養與3D打印、特殊膳食營養食品創制關鍵、食藥同源資源挖掘與轉化等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來自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功能食品創新團隊的石斛羹產品,是面向我國胃腸疾病調理市場開發的一種腸道功能食品,研發團隊采用生物提取方法提高石斛有效成分利用率,使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提高3—4倍并保持穩定,為充分挖掘石斛功效,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了新技術新方法。
在大宗糧食作物玉米的精深加工、資源梯次利用研究上,來自國家隊的谷物創新團隊圍繞玉米淀粉加工副產物玉米黃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的技術難題,在該領域形成了6項關鍵技術,包括高通量梯度洗脫定向分離玉米醇溶蛋白和玉米黃素技術、蛋白質改性技術、超高壓-酶解協同技術、自組裝凝膠成膜技術、風味掩蔽技術、酶解調控技術等,成功開發出ACE降壓肽、醒酒肽、可食用保鮮膜、可食用指甲油、玉米黃素等系列產品,為玉米資源產業化梯次利用奠定了基礎。